餐飲
人類攝取食物用以維持正常的代謝和生命。白蛋白是衡量維持生命所需營養狀況的指標。白蛋白是個非常重要的蛋白質,約占血液中總蛋白的67%,與免疫功能和生命預后關系密切,因此白蛋白也被稱為“生命標志物”。在制定腫瘤治療計劃時,有的醫師在評估患者營養狀態時,會把白蛋白指標、淋巴細胞值代入公式計算后,再制定治療計劃。
癌細胞分泌的物質會造成代謝障礙,造成生理機能異常。癌癥的種類和進展期不同,腫瘤異常程度也有所不同,可是到了惡病質狀態,白蛋白指標必然會下降。營養狀態影響治療效果,也可以說保持體重和良好的營養狀態是克服癌癥的關鍵點。從腫瘤的發現、治療前后到治療后的生活,都需要長期管理患者的體重和營養。
癌癥是一種慢性病,多數人在被診斷出癌癥后,都會反思并調整飲食,有的人極端地改為素食,有的人對食物的選擇開始苛刻。由于飲食失衡造成的肥胖是患病的原因之一,所以需要有限度的節制飲食;即使過去飲食正常的患者,也需要防止偏食,采取均衡飲食的策略,選擇新鮮蔬菜、低脂肪高質量的肉類、魚類、禽蛋和豆制品,還有海藻和水果,才有可能保持正常的白蛋白水平。
采用極端食譜進行食療的患者,請務必檢測自己的白蛋白水平,如果白蛋白指標嚴重低下,治療就非常困難了。
關于食物的品質,沒必要拘泥于有機食品,當季蔬菜的營養價值也很高,而且經濟。如果在四季分明的地方居住,迎合季節選擇食物,生活將更愜意自然。有抗癌作用的食品包括:大豆制品和大豆發酵食品、蘿卜、花菜、西蘭花、大蒜、蔥類、海藻等;提高免疫力的食品包括:菌菇、朝鮮辣白菜。但是,制定食譜時不能只限于這幾種有抗癌作用的食品:偏食會使營養不均衡,免疫力下降。使用健康保健食品作為營養補充也是可以的,但需要注意其成分有可能與正在治療的藥物產生沖突,使用健康食品前務必征求醫師的意見。
運動
當被診斷為癌癥后,不少人就開始控制運動量了。運動可以調整身體的整體機能,對機體維持動態平衡非常重要。動態平衡是指機體盡量不受身體內外的壓力、變化影響,保持一種安定狀態的機制或狀態。人類機體的動態平衡是由免疫、神經和激素的相互作用來維持的。癌癥患者可能因疾病和治療而承受更大的壓力,不容易維持動態平衡。我們建議腫瘤患者把運動做為生活的一部分。
現在就運動與癌癥的關系正在展開各種各樣的研究,并不是說運動可以直接治愈癌癥,很多研究成果證明運動可以提高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積極促進治療,有助于恢復體力,延長生存期。
關于運動,以下有幾個建議。
對于本身就有運動習慣的人,繼續堅持運動,但是劇烈運動會對患者的機體造成負擔,須注意調整運動量。癌組織在無氧狀態下容易制造出新生血管,因此請避免短跑、肌肉鍛煉等無氧運動,可參加步行、游泳、網球等有氧運動。
關于運動的頻率,一般情況下一周三次,每次30分鐘為宜,但是不可勉強。骨密度低或者患有骨轉移、骨肉瘤的患者在運動時容易骨折,腦瘤患者容易跌倒,因此請征求主治醫師的意見后制定運動計劃。患有其他癌癥的患者最好也和主治醫師商量一下自己的運動。
腫瘤患者普遍免疫力低下,在流感季節里運動應盡量躲開人群。
外出困難的患者,在家里也能運動,如做伸展運動、活動手腳都能促進血液循環,也有利于消除浮腫。
從簡單的步行開始,逐漸把運動作為習慣,微微出汗有利于緩解壓力,增進食欲;加之食用低脂肪高質量的蛋白質,注意飲食均衡,可以維持和增加肌肉量,有助于疾病的治療和恢復。
口腔衛生
最近幾年,有很多報道闡述腫瘤的發生和進展與牙周病有關。牙周病的細菌進入體內可能引起炎癥,它可能促進癌癥的發生,并與動脈硬化和糖尿病等有關。數據表明患有牙周病或口腔功能障礙的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時更容易發生并發癥。在某些發達國家,已經頒布了圍手術期的口腔衛生診療指南,要求口腔科醫師參與圍手術期的健康管理,要求口腔科醫生必須參與癌癥治療,如果在沒有口腔科的醫院治療癌癥,必須和其他醫院的口腔科聯合治療。“圍手術期”是指手術前后時段的醫學用語。
養成餐后清潔牙齒的習慣,戒煙可以預防牙周病,再加上適度運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免疫力,強化筋骨(骨骼是可以通過鍛煉強健的)。
不僅牙周病,注意口腔衛生有很多益處:口腔衛生狀態良好,有利于抑制腫瘤的發展;好的咀嚼功能有利于攝取營養;牙齒健康也有利于提高運動機能。
適當的運動有利于抑制腫瘤的發展,調節循環機制和保持更好的心態,無疑對癌癥治療是有益的。
心理狀態
良好的精神狀態對任何人都重要,尤其對腫瘤患者更有重要的意義。消極和絕望的情緒可以從大腦向整個身體傳遞,生命指針將指向負面。有這樣的研究,1985年英國的Pettingale K.W.團隊對早期乳腺癌患者進行了10年跟蹤,以調查心理狀態和生存率的關系。結果顯示,日常正常的生活和治療態度積極的患者生存期是消極生活和絕望狀態的患者的4倍。這項調查證明了心理狀態與疾病發展和治愈有密切的關系。雖然也有個別研究報告指出心理狀態與治療關系不大。但是,絕大多數報告指出積極治療的心態對提高生存期和治療本身是有益的。
總之,積極的心態對提高生活質量有益。2007年德國的Kuchler團隊公布了一項針對接受過消化道腫瘤手術的患者10年調查的結果,針對接受過消化道腫瘤手術的患者,根據是否接受過術前術后的個人輔助輔導將患者分成兩組。調查結果顯示,接受過輔導服務的患者比沒有接受過輔導服務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提高了1倍。通過與其他人的交流,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從消極的陰影中脫離出來,一定有助于維持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像往常一樣與親友交談,參加患者交流會,與更多的人交流都可以抵消患者緊張不安的情緒。
在被診斷出癌癥的一刻,患者多少都會受到打擊。如何盡快從陰影中解脫出來,對今后的生活質量乃至治療效果都意義非凡。有的人可能會重新認識生命的價值,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觀,有的人可能會反思過去的人生歷程。但不管怎樣,今后的生活肯定和以前不一樣。既然是新的開始,為什么不面對現實調整心態,積極地治療呢?以后的生活也許更精彩。有很多罹患癌癥后生存十年以上的案例,即使采用了侵襲性的治療,承受了治療期間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但經過不懈努力,這些患者現在仍然生活得很好。與其說他們戰勝了疾病,倒不如說他們戰勝了自己。
緊張和恐懼會使身體持續疼痛
緊張和恐懼心理以及抑郁狀態將造成食欲不振和失眠,置之不理更會使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當人遇到精神壓力時會活化交感神經,機體釋放皮質醇、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抗壓力激素,以保護身體、抵抗壓力。但是長期的壓力促使抗壓力激素持續分泌,會對機體造成各種負面影響。皮質醇分泌過剩會造成機體對其反應失靈,不但不能緩解壓力,反而促使腎上腺分泌更多的皮質醇,引起腎上腺肥大,進而抑制免疫細胞中的NK細胞活性。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過度分泌會提高血壓并破壞血管內膜、增加患心腦疾患的風險。有的化療藥物也會破壞心臟功能,造成機體的惡性循環。
另外,要使免疫細胞發揮充分的作用,也需要消除緊張和恐懼的心理。
精神腫瘤學
有人批評現在的醫療是看病,不是看病人。緊張和恐懼是腫瘤患者容易發生的心理狀態,除了疾病的治療行為,還要考慮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現在就腫瘤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關懷,有了新的學科:精神腫瘤學。腫瘤患者存在心理問題不應該害羞,患者不必獨自承擔所有的壓力,如果有條件患者可以和主治醫師以及其他醫務人員交流自己的心理。
睡眠
腫瘤患者中有很多人存在失眠的情況。長期失眠使晝夜顛倒,引起食欲不振,體能下降。大自然賦予人類匹配地球自然規律的生物鐘,遵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人類的生物鐘受控于大腦內部的下丘腦視交叉上核的核遺傳基因。在解剖學中,下丘腦視交叉上核正好位于光線通過視網膜最初到達的位置。早上起床后看到陽光,刺激時間基因后,生物鐘開始調整機體運行。光線到達下丘腦視交叉上核,交感神經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將信息傳達給器官、組織內的時間基因,機體反應后立刻開始運行。只要生命存在,生物鐘就永不停息地安排機體的各項活動。
下面是和癌癥患者有關的生命時間表:
00:00 白細胞最強大
02:00~04:00 細胞分裂最旺盛
04:00~05:00 褪黑激素產量最高(調節免疫活性,清除自由基抗氧化)
06:00睪酮、雌激素分泌量最大
08:00~09:00腎素、兒茶酚胺、血小板凝集能、尿酸值最高
12:00血紅蛋白濃度最高
13:00 心率最高
16:00 交感神經緊張度、腎上腺素分泌最高
17:00 谷草轉氨酶、鈉、胰島素、體溫最高
18:00~20:00 溶解血栓的能力最高
20:00~21:00 胃酸分泌最旺盛
22:00~24:00 組胺感受度、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產量最大
無規律的作息可能造成生理機能紊亂,使機體更容易生病。夜間在明亮的房間里長時間看電視、電腦、智能手機時,生物鐘可能晝夜顛倒,從而抑制攻擊癌細胞的白細胞,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有抗癌作用)。我們從小都聽過早睡早起的教誨,當了解生命的時間機制后,是不是對它有了新的認識呢?
對腫瘤患者而言,規律作息和充足睡眠與治療效果尤其密切相關。如果不能保證良好睡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白天盡量多活動身體;調整盆浴時間,盆浴后2小時體溫剛好下降時最容易入睡;使用有助睡眠的精油,在枕頭上滴幾滴;用稀釋了精油的毛巾包裹足部并按摩。采取了這些措施還入睡困難的話,請找醫師商量,考慮使用安眠藥。患者必須確保高質量的睡眠,才能充分發揮生理機能對抗癌癥。
安慰劑和反安慰劑的效果
我們可以從“生氣容易生病”的俗語來理解安慰劑和反安慰劑的效果。給患者使用不含藥物成分的“藥物”(如用淀粉做的藥片)獲得的治療效果,被稱為安慰劑效果。醫師給患者安慰劑時越強調藥物的效果好時,安慰劑的“療效”可能越好。患者完全信任醫師,心情放松,自我調整好的情緒起到了治療作用。相反,醫師過分強調藥物的副作用,即使只使用安慰劑,患者也可能出現副作用的癥狀,這就是反安慰劑效果。有時患者不信任主治醫師,也會降低治療的效果,這也是一種反安慰劑效果。
安慰劑和反安慰劑的效果雖然因個體不同,但足以說明我們的主觀意識對療效是有影響的。我們建議患者調整心態,通過和醫師的交談了解實際病情,通過學習知識了解將要接受的治療,信任自己、信任主治醫師,避免反安慰劑效果的負面影響。
第一章 癌癥的機制
第二章 免疫機制和細胞凋亡
第三章 癌癥的三大標準治療
第四章 癌癥的第四種治療
第五章 癌癥的其他輔助治療
第六章 生活指導
第七章 理想的癌癥治療